原標題:“盤點2014”之中國經濟“新常態”(一):創新驅動助推中國經濟
  國際在線消息:世界銀行統計數據顯示,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連續25年以上保持7%以上高增長的經濟體有13個,中國是其中一個。30多年間,中國經濟以年均近10%增速成長為世界第一大製造業國家,也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不過,隨著中國經濟體量的增加,繼續維持經濟快速發展,尤其是過去粗獷的發展方式已難以為繼。面對全球需求放緩,資源、環境壓力日益凸顯,轉變發展方式,提升發展質量已成為中國經濟下一階段發展的重點。
  統計顯示,中國前三季度經濟增長7.4%,這引發了一些人對中國經濟下行的擔憂,甚至出現了針對中國經濟的唱空論調。今年5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首提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他認為,新常態有三個主要特點,即速度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動力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長徐洪才表示:“中國經濟進入一個所謂三期疊加的新的發展階段,這個階段裡面一些實際情況、特點和過去不太一樣了,比方說我們過去粗放經營,通過資源大量地消耗,通過利用廉價勞動力促進出口等等,這種驅動模式不可持續了,未來我們要更多地追求創新驅動,釋放改革紅利。”
  三期疊加是指中國經濟增長速度進入換擋期,這是由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所決定的;結構調整面臨陣痛期,是中國為了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主動選擇;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是化解多年來積累的深層次矛盾的必經階段。
  在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教授李稻葵看來,2014年是中國經濟“新常態”最具代表性的一年:儘管經濟增速放緩,預設城鎮新增就業1000萬人目標在9月份提前完成;居民消費占比不斷上升,經濟結構得到改善。李稻葵認為,進入2015年後,調結構、促改革的重要性持續上升,由此,明年經濟增長目標將有所降低,“有可能從2014年的7.5%左右調到2015年的7.0%左右。中國經濟現在增速的下降是為今後能夠恢復到一個相對比今天更快的增長速度做準備。我不認為我們處在一個增長速度一路下行的過程,而是一個U型的。”
  中國銀行12月初發佈的《2015年經濟金融展望報告》認為,2015年很可能是中國經濟本輪下行的階段性低點,不過,以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在中國出現快速增長,占比提高;電子商務,移動互聯也在加快發展,節能和降耗指標也好於預期,新的增長點蓄勢待發,例如,未來幾年,戰略性新型產業有望保持20%的年均增長,到2020年,這些產業的增加值占GDP比重將達到15%左右。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表示:“今年大概是一個低通脹,增長率也不是很高的一年,到明年繼續延續這個態勢,我們預計明年經濟全年增長率在7.2%左右,通貨膨脹大概在2.4%左右,在這個過程中中國經濟依然存在著下行壓力。”
  “舊常態”一去不復返,中國經濟未來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尋找新的增長點,以此來支撐“新常態”下的換擋升級,這個答案就是科技創新。唯有如此,才能提升中國製造的附加值,促使中國製造脫離全球產業鏈的中低端,向中高端進發。“新常態”特點之一就是經濟發展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對此,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委員張燕生表示:“從要素驅動到創新驅動通俗地講,就是靠用汗水來實現的增長轉變到靠智慧實現的增長,靠汗水支撐的增長主要靠勞動力、資本、土地、資源、中間產品的投入,靠汗水投入支撐的增長很快就會達到增長的極限,而靠創新驅動的增長是要靠智慧。”
  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大型產品為主的重型企業,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今天,尤其在效益普遍下滑的重機行業,中信重工全力研製高端技術,幫助企業贏得了國內和海外50%的市場。中信重工生產的高壓大功率變頻器產品,是所有工業自動化設備中最核心,也是最值錢的部件。創新帶給中信重工更強的生命力。對此,張燕生評價說:“過去,經濟學家講誰創新誰死,新35年(2014—2049年,與改革開放舊35年相比)突然發現我們的需求結構變了,叫誰不創新誰死,也就是說,你不創新,用更好的人才,更好的材料,更好的設備研究設計出更好的產品、創意,來滿足轉變了的消費者,那麼你就沒有明天。”
  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和裝備製造業增速分別為12.3%和11.1%,明顯高於工業平均增速;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6%;技術改造投資保持較快增長,前10個月工業完成技術改造投資同比增長14.7%,比工業整體投資增速高出1.6個百分點,占工業投資比重在40%左右。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副局長黃利斌表示:“中國將圍繞實施製造業強國戰略,組織實施大數據、智能製造等重大創新工程,突破一批關鍵技術和重點環節,在全國著力建設一批智能製造示範區。”
  機器人的研發、製造與應用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高端製造業水平的重要標誌。目前,中國已經成為機器人的最大市場,在龐大的市場需求動力下,國外知名機器人企業紛紛進入中國市場,並把持著高端產品市場,與此同時,中國機器人企業也雨後春筍般地成長起來,並逐步掌握關鍵技術,成為市場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是家以自動化控制技術為特長的機器人製造企業,正在全力攻關機器人所有核心技術,負責人何敏佳表示:“電機、伺服驅動、控制系統,到減速機都是我們生產的,減速機我們攻關了5年,現在少批正在自己配套。”
  2013年,中國自主品牌機器人在國內銷量9000餘台,占全年在中國市場銷售37000台的四分之一。統計數據顯示,截止今年9月,中國機器人企業達420家,今年有54家上市公司併購或投資了機器人和智能自動化項目。工信部副部長蘇波表示:“結合‘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的制定,我們想進一步地推動工業機器人的頂層設計,包括金融支持的政策的完善,包括首台套(首台套國家重大項目工程是中國裝備製造業替代進口的依托工程)的保險政策,支持我們新產品的市場產業化的應用。”(卜衛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f32ifgwz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